本文导读:
孕28周+6遇见陶行知先生
现在正值孕期,少去了繁琐的家务事,安心养胎的同时,可以细细品读前辈们的文字,静静思考自己的教育事业。当下流行诸多教育理念,重读经典,立足根本,有底气前行。之所以选择陶行知先生的书籍,因为现在所在单位的校训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与自己大学求学期间所信奉的“行胜于言”有着联系之处。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杨瑞清从当年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毕业了。作为一个优秀毕业生,他有很多的选择,他最后选择去了农村,当一名乡村小学的教师。他说:“我来自农村,看到农村还很落后,很多农民的孩子不能上学,不能上好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个“四块糖果”的故事。说的是陶先生充满师爱、赏识的育人妙术。那是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时,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奖他守约,不迟到。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呕心沥血,以教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激励着我,增强了我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我爱我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我愿作红烛,我甘为人梯,我愿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一块贵重的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孩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了,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
陶行知就认为:责任心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1919年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生讲习会上演讲,提出新教员应具备5个条件:1,要有信仰;2,要有责任心;3,要有共和精神;4,要有开辟精神;5,要有实验精神。前苏联教育家鲁普什卡娅说过:“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
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1、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的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2、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3、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读《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有感
有尊严的存在状态时投入和专注,我欣赏在公共场所,表现为既投入、专注,又舒展、放松的人,特别讨厌既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有十分拘谨、猥琐的人。好的个性是自信而不轻狂,果断而不专横,温和而不软弱,沉稳而不迂腐。一个优秀教师一定是一个个性上比较和谐与完美的人。
那就是职业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认同感和热爱。怎样从消极的负面的失落感中去感受教师职业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
最近,在我们学校教师圈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全校开展了同读一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的活动。全书分为6辑,精选了其中67篇文章汇集成册,由于我刚刚生完小孩,迫于时间的压力,只是细细品读了其中几篇,但足以让我对教师这项职业改变了看法。我始终觉得,我选取教师这项职业是因为喜欢和热爱。
(罗曼·罗兰语)教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没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的确就失掉了“教师的一切”。
关于重读陶行知的收获与感悟和重读陶行知的收获与感悟李镇西的故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