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如果由你来指导学生开展一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你将怎样指导和组织...
1、(1)准备阶段的指导和组织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合适的主题,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的策划并制定活动方案,互相补充、启发、修订,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首先,应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指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自然生活等领域发现活动主题。
2、实践活动兴趣是先导,我校周围的环境又给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和孩子们的讨论交流,我们确定了活动的大主题——汽车知多少。二 活动目标 本主题活动建构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而对于知识的了解本身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3、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学校的个性,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以学生为核心,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自身的有关问题这“三条线索”来进行。强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加强领导。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式有哪些?
初中阶段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实施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另一种方式是社会服务和实践,包括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和环保行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例如,学生们可以参与清理公园垃圾、植树造林、帮助孤寡老人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有体验、观察、操作、试验、调查等,这就要求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个人学习和班集体学习为辅,穿插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可以以专题学习、活动项目、专题研究、操作学习等形式呈现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际交往、团体合作的机会。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以真实问题为载体,适当采取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方式呈现,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
尝试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新教学模式。如:初一:侧重感性认识及知识直接运用,简单操作技能培养、情感培养。初二,初三:侧重应用原理、规律,解决试验问题能力,较高要求的操作技能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哪些环节
1、进入综合实践活动策划阶段,学生需自行进行活动策划,并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促进了班级内部的互动与讨论。各小组的方案计划经过全班讨论后,学生根据反馈进一步完善计划,确保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交流课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体现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活动组织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部分。研究性学习着重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技能;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旨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显著的特性:首先,实践性是其核心特征。
4、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如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访问、实验、分析、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这样既可以避免活动的枯燥单调,也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与发展多种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怎么教和综合实践活动怎么教育孩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