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 1、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分类
- 2、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具体概念是什么??
- 3、基坑钢支撑施工流程方案是什么样的?
- 4、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施工要怎么做?
- 5、基坑工程内支撑系统设计计算?
- 6、支模架剪刀撑设置要求是什么?
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分类
1、在“其它”分类中,还包括建筑幕墙安装工程,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基坑工程:涉及深度超过3米的土方开挖、支护和降水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可能影响周边设施安全的基坑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包括滑模、爬模等工具式模板工程。高度5米以上或荷载超过特定值的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钢结构安装的满堂支撑体系。
3、(一)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
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具体概念是什么??
主要技术内容 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是在混凝土内支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支撑结构体 系,主要利用组合式钢结构构件截面灵活可变、加工方便、适用性广的特点,可在各种地质 情况和复杂周边环境下使用。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支撑形式多样、计算理论成熟、可拆 卸重复利用、节省投资等优点。
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内支撑体系,是在传统混凝土内支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主要采用组合式钢结构构件,其优点包括截面设计灵活、加工便捷以及适用性广,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里有效运用。
由鱼腹梁、对撑、角撑、立柱、横梁、拉杆、三角形接点、预压顶紧装置等部件构成,施加预应力形成支撑系统。相较于传统支撑,极大提高了支撑体系的整体钢度与稳定性,结合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有效精确控制基坑位移,大幅度减小基坑变形。
工具式组合内支撑的各构件布置完毕后施加预应力的顺序如下 (1)检查各部件螺栓的连接是否紧固,围檩与围护体系的连接状态。在预应力施加前期准备阶段,为了围檩和周围挡土墙更好的连接,先施加20T的预应力。(2)角撑加压。(3)钢绞线张拉。
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施工阶段,主要的基本材料及设施有:型钢、钢绞线、支撑构配件、堆放场地;施工机具如挖机、吊机、空压机、电焊机等;现场办公室及生活区。根据施工阶段不同,动态地优化布置场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工序,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 施工牛腿、托座和支撑梁 - 安装第一道工具式支撑 - 施加预应力 - 循环进行土方工程与支撑工程,直至基坑底部 - 浇筑混凝土垫层、底板和侧墙 - 等待地下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 - 分层回收工具式支撑 - 工程结束 对于本工程的工具式组合内支撑钢构件安装,首先复测地下围护结构的内边线及空间净距。
基坑钢支撑施工流程方案是什么样的?
基坑钢支撑施工流程方案紧密配合总包单位的土方开挖工作。施工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段、中部拉槽”以及“先开挖后支撑、分层开挖、禁止超挖”的原则。一旦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立即安装第一道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
综上所述,基坑工程的施工流程和方案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包括支护形式的选择、施工部署、挖土与降水的协调、基坑监测等,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进行。同时,严格遵守规范要求,确保施工质量,是基坑工程成功的关键。
基坑钢支撑施工流程方案 根据总包单位土方开挖进度,全力配合施工。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段,中部拉槽”“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总体原则。土方开挖到标高后立即做好第一道工具式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
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施工要怎么做?
现场准备 (1)确定现场钢构件堆放位置和施工机械进出场线路。(2)清理施工道路和出行路线。 施工现场布置 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施工阶段,主要的基本材料及设施有:型钢、钢绞线、支撑构配件、堆放场地;施工机具如挖机、吊机、空压机、电焊机等;现场办公室及生活区。
型钢组合支撑施工流程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并准备施工场地。接着,进行支撑安装。在支撑安装过程中,需同时进行土方开挖,直至到达压顶梁底部。随后,进行牛腿、一道围檩的施工,同时立柱桩施工同步进行。在压顶梁施工完毕并满足条件后,进行二道围檩的安装。
工具式组合内支撑的各构件布置完毕后施加预应力的顺序如下 (1)检查各部件螺栓的连接是否紧固,围檩与围护体系的连接状态。在预应力施加前期准备阶段,为了围檩和周围挡土墙更好的连接,先施加20T的预应力。(2)角撑加压。(3)钢绞线张拉。
基坑工程内支撑系统设计计算?
1、基坑支撑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基坑内支撑轴力的计算以及支撑结构材料如钢管、挡土板等的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基坑内支撑轴力是指基坑工程中支撑结构所受到的水平力和竖向力的合力,用于评估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综上所述,基坑内支撑的受力计算应考虑其弯压特性,确保支撑结构能够安全、可靠地完成施工任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支撑结构的受力状态,并通过详细的计算和设计,确保其能够满足工程需求和安全要求。
3、基坑内支撑是基坑支护的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对基坑支护的定义如下: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4、基坑工程通常需要专门做基坑工程内支撑系统的设计计算。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内支撑体系的构成基本构件:支护桩(墙)、围檩、水平支撑、钢立柱、立柱桩。
5、同样,分区基坑均采用板式围护体结合坑内设置多道支撑的支护体系。分区顺作设计方案平面图如图 2-11 所示。
支模架剪刀撑设置要求是什么?
(JGJ130-2011规范5条)——立杆搭设时应弹控制线,纵横向立杆成直线,才能保证剪刀撑搭设时与立杆或水平杆连接上。
增加外架的整体性,防止外架搭设过高,发生倾倒等事故的发生,高度在24M一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
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支架的立柱,剪刀撑设置尤为严格。外侧应设置从下到上的连续竖向剪刀撑,每10米左右间距,宽度保持在4至6米,且在剪刀撑顶部和扫地杆位置增设水平剪刀撑,增强整体稳定性(具体要求见4条)。剪刀撑的底部需紧贴地面,夹角保持在45°至60°之间。
法律分析:所有满堂支撑架体四周搭设连续竖向剪刀撑,下层架体不得拆除,上下层支撑立杆应对称设置支撑体系内部每四跨不大于5m搭设竖向和水平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设置在架体底部扫地杆位置一道、梁底下第一步水平杆位置一道,层高大于8m的楼层中间设置一道,在架体中间水平杆位置满铺一道水平安全兜网。
所有满堂支撑架体四周搭设连续竖向剪刀撑,下层架体不得拆除,上下层支撑立杆应对称设置支撑体系内部每四跨不大于5m搭设竖向和水平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设置在架体底部扫地杆位置一道、梁底下第一步水平杆位置一道,层高大于8m的楼层中间设置一道,在架体中间水平杆位置满铺一道水平安全兜网。
关于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可在特定地质情况和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适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