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具骨耜-农业工具骨耜

admin  2023-11-09 02:15:09  阅读 39 次 评论 0 条

本文导读:

骨耜怎么读什么意思呢

1、拼音:sì 部首:耒 笔画:11 五行:木 繁体:耜 五笔:DINN 基本释义 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现在的锹。古代跟犁上的铧相似的东西。释义 耜是中国古代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

2、耜读sì ,声母是s,韵母是ì ,声调是第四声。部首:耒。基本释义 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现在的锹。古代跟犁上的铧相似的东西。

3、耜字,读音:sì,释义:原始翻土农具“耒耜”的下端,形状像今的铁锹和铧,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

4、石耜的读音是:shísì。石耜的拼音是:shísì。结构是:石(半包围结构)耜(左右结构)。注音是:ㄕ_ㄙ_。

5、耜[sì](形声。从耒,以声。耒( lěi),翻土的工具。本义:古代农具名,耒耜的主要部件,似锹) 耒下端铲土的部分,装在犁上,用以翻土 [spade-like plough]字亦作耜。耜,来下剌臿也。古以木为之,后世以金。

耜和耒耜有什么区别

1、作用不同 耜具有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平整地表的作用。而耒耜的作用是切割、破碎和翻转土垡和杂草。

2、【释义】:古代一种像梨的农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耜 sì(ㄙˋ)[1]原始翻土农具“耒耜”的下端,形状像今的铁锹和铧,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词性与应用〗--- 耜 (梩)sì 【名】[1](形声。

3、耒耜和骨耜的区别:耒耜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常用石头作为制作材料。骨耜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胛骨制成的。其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

4、耜用于起土。耒是耜上的弯木柄。也用做农具的统称。耒耜的词语解释是:耒耜lěisì。(1)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耜用于起土。耒是耜上的弯木柄。也用做农具的统称。注音是:ㄌㄟˇㄙ_。

5、耜类似耒,但尖头成了扁头(耜冠),类似锹、铲。其材料从早期的木制发展出石质、骨质或陶质。耒耜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所以有人仍称犁为耒或耒耜。

古代农具骨耜-农业工具骨耜

中国古代各时期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

1、唐代:曲辕犁的发明;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等。

2、出现了灌溉工具桔槔。春秋战国时期是农耕工具的重大变革,铁的出现使农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V字型铁犁头、铁插、铁耨等高效省力的农具,以及脱粒工具连耞。

3、三国时期魏国马均发明制造了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4、古代农田灌溉工具如下:戽斗 [hù dǒu]戽斗,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式汉族农具。戽斗很早就在中国用于灌溉农田了。由于人的身高所限,戽斗的提水高度一般在0.5~1米。

关于古代农具骨耜和农业工具骨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3tool.cn/richanggongju/6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