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古代制铁的问题
在古代,生铁变成熟铁需要使用炒钢法。炒钢法是一种冶炼钢铁的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将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的状态下,通过撒入矿石粉等物质,促使生铁中的碳氧化,使碳含量不断降低,最终得到熟铁或低碳钢。
炉温低以致不能生产铸铁 生铁在古代的钢铁冶炼中成本是最低的,适宜用于制造工具、农具。炒钢是个技术活,搞不好出来的就是熟铁。
烧制的时候铁器是软的,通过对铁件的锻打来进行塑形,以生产出符合生产需求的铁器。
中国古人把生铁加热到接近融化,然后反复锻打,除去碳硫磷等杂质,如果时间够长,会得到一块钢,再反复锻打法,会得到一块低碳钢,这种含杂质很少的钢,古人称之为百炼钢。
中国古代的冶铁技术生铁和柔化处理技术生铁我们通常说的“铁”分“生铁”和“熟铁”两种,包括“钢”在内,都是以铁(Fe)和碳(C)两种元素为主的一种合金。
为什么春秋时,我国生产工具是铁农具出现
1、铁农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影响:(1)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2)促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使“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表现: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
2、说明人类社会已经从铜器文明进入到了铁器文明,铁农具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力。
3、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生铁含碳量高,质地坚硬、锋利,广泛、普及)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春秋后期,我国已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1150~1300℃),是炼铁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什么重大变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5、首先,铁农具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工具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在铁农具出现之前,农业生产主要依赖木制、石制的农具,这些农具易损坏、使用寿命短,且功能较为单一。而铁农具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
6、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东周春秋时期铁质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铁农具的数量远远超过木石农具,占据了主导地位。
生铁在古代主要用来做什么?
生铁应用在铸造手工业工具方面很广泛。例如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魏墓出土的95件铁器中很多都是手工工具。
宋代以后,生铁用于铸造炮身之类的古代重型武器却很广泛。我国从南宋开始,历代注重铸造大炮,炮岙有的长达数米,重量从数百斤到数千斤。有的炮筒为多层套铸,有的则内层以生铁铸,外层则铸以青铜以防震裂。
生铁虽不宜于制造带刃的兵器和工具,但在宋代以后用于铸造炮身之类的古代重型武器却很广泛。生铁在古代还用于制造度量衡中的铁权。历来用于建筑方面的生铁也不少。我国古代又常用生铁铸造大型器物。
历史上以铁为原料制造的遗物,按用途可分为工具、武器及生活器具三大类。工具主要有斧、锛、镢、铲、锸、锄、锯、锤、镰刀、刮刀、削刀、小刀、锥、钩、钻等,铸范等矿冶器具,纺轮、针等缝织器具。
那时的熟铁其实也是生铁,只不过性能略有改善。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炼铁方法,这种从生铁锻打的到钢的办法,费时费力,产量极低,曹操为了造五把百炼钢刀,花了三年的时间。
铁农具历史
1、中国铁农具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铁制农具,主要包括铧、犁、锄、镢等工具。根据考古学和史料记载,中国铁农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2、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时期。春秋晚期,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原因是诸侯国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而是要灭掉其他国,自己统一天下。从而大力发展农业经济。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3、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东周春秋时期,铁质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铁农具的数量远远超过木石农具,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国使用铁农具比欧洲早多久
1、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之际,又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用来制造韧性铸铁农具,从而使铁农具得以广泛使用,这项发明比西方早2000多年。
2、在春秋时代后期,我国开始出现发明生铁自炼技术,这项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并且对于铁工具的推广有着决定意义。铁工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生的使用,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
3、是春秋晚期 以下是资料 希望对你有帮助到了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铁工具的数量远远超过木石农具,占据了主导地位。
关于古代农具是生铁还是熟铁和古代有生铁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阅读。
发表评论